啤酒是歷史最悠久,普及范圍最廣的酒精飲料之一,是以麥牙、大米、酒花、啤酒酵母和釀造水為原料,其主要特點是酒精含量低,含有較為豐富的糖類、維生素、氨基酸、鉀、鈣、鎂等營養(yǎng)成分,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夏季更是人們聚餐時常備的飲品。煙臺業(yè)達醫(yī)院消化專家提醒,啤酒雖然營養(yǎng)豐富,少量飲用對身體有一定好處。但如過量飲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尤其是患有消化道、肝臟等疾病以及老人兒童不宜飲用。
啤酒具有較高的水含量,可以解渴,同時,啤酒中的有機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一方面可減少過度興奮和緊張情緒,并能促進肌肉松弛,另一方面,能剌激神經(jīng),促進消化。除此之外,啤酒中低含量的鈉、酒精、核酸能增加大腦血液的供給,擴張冠狀動脈,并通過提供的血液對腎臟的剌激而加快人體的代謝活動。調查顯示,適度飲啤酒的人比禁酒者和酒狂可減少心臟病、潰瘍病的機率,而且可防止得高血壓和其他疾病。
啤酒的酒精含量雖然不高,但不可過量飲用,一旦過量,酒精絕對量增加,就會加重肝臟的負擔并直接損害肝臟組織,增加腎臟的負擔,心肌功能也會減弱。長此以往可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亂等。研究證實,過量飲用啤酒,不但起不到預防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效果,相反還促進了動脈血管硬化、心臟病和脂肪肝等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大量飲用啤酒,使胃粘膜受損,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出現(xiàn)上腹不適、食欲不振、腹脹、噯氣和反酸等癥狀。許多人夏天喜歡喝冰鎮(zhèn)啤酒,導致胃腸道溫度下降,毛細血管收縮,使消化功能下降。另外由于啤酒營養(yǎng)豐富、產(chǎn)熱量大,所含營養(yǎng)成分大部分能被人體吸收,長期大量飲用會造成體內(nèi)脂肪堆積,致使大腹便便,形成“啤酒肚”。病人常伴有血脂、血壓升高。
專家介紹,有關資料還表明,萎縮性胃炎、泌尿系統(tǒng)結石等患者,大量飲用啤酒會導致舊病復發(fā)或加重病情。這是因為釀造啤酒的大麥芽汁中含有鈣、草酸、烏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它們相互作用,能使人體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不但促進膽腎結石形成,而且可誘發(fā)痛風癥。雖然適量飲啤酒可以防病,但如果飲用過量,會降低人體反應能力。調查發(fā)現(xiàn),每天飲5升以上啤酒的人最容易患直腸癌。另外啤酒不宜與腌熏食物同食,因為啤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鉛,腌熏食品含有機胺、多環(huán)芳烴等有害物,鉛與這些物質結合,有誘發(fā)腫瘤的可能。
專家特別提醒,以下幾類人群不宜飲啤酒:消化道疾病患者,如患有胃炎、胃潰瘍、結腸炎的病人;肝臟病患者,有急慢性肝病的人,其肝臟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及時發(fā)揮其解毒等功能,容易發(fā)生酒精中毒,而且酒精會直接損傷肝細胞;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孕婦也不宜喝啤酒。另外,有些人對酒精過敏,一喝啤酒就會出現(xiàn)過敏性皮疹,這類人慎喝。此外,嬰幼兒、老年人、體弱者和一些虛寒病人也不宜飲用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