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德國球隊奪冠之后都有激情四射的啤酒浴來慶祝,這是啤酒出產大國足球歷史上的一項傳統(tǒng),奪冠球隊球員們互相將啤酒澆得滿身濕透,而平時西裝革履的教練們也不能“幸免”。享受過多次啤酒浴的拜仁西班牙籍教練瓜迪奧拉曾說,“啤酒浴又冷又臭,但是心里實在很爽!”但是這場瓜帥的告別戰(zhàn),卻因為沒有啤酒浴而顯得有些失色。
拜仁在昨晨奪得德國杯冠軍時,人們沒有看到說好的啤酒浴場景。原來因為德國足協(xié)正在積極推廣“無酒精享受比賽”的活動,啤酒浴這一傳統(tǒng)的慶祝方式與此相悖。兩隊對此均表示不滿,各自的啤酒贊助商都嘗試說服足協(xié)改變決定,可惜未能如愿,這種德國足球傳統(tǒng)被取消也實在可惜。但《慕尼黑日報》披露,主要原因是由于德國足協(xié)的官方啤酒贊助商是比特堡,而拜仁慕尼黑的贊助商是寶萊納,多特蒙德的贊助商是布林克霍夫,為了避免和贊助商產生糾紛德國足協(xié)才出此下策。
作為世界上著名的啤酒生產和消費大國,德國大啤酒商早已將目光投向足球賽場,幾乎每家德甲俱樂部都有自己的啤酒贊助商。目前18座德甲賽場中,有15座球場的啤酒專賣權屬于大型啤酒集團。碧特博格集團擁有六座球場的啤酒專賣權。寶萊納為了在安聯(lián)球場的銷售,要向俱樂部支付400萬歐元,漢堡、斯圖加特等俱樂部在這方面的收入超過100萬歐元。
德國《Sponsor》雜志分析稱:一家德國普通酒吧一年銷售量平均是8000升,而沙爾克04的傲赴沙爾克球場一年的銷售量是90萬升左右。正因為贊助商各不相同,才導致了矛盾的產生,哪家贊助商也不愿意放棄奪冠慶典的高曝光時刻,因此德國足協(xié)干脆把這項傳統(tǒng)取消,狂歡的氣氛總歸是受到了影響。
啤酒浴起源
最早的啤酒浴起源于1965年的美國,但美國人澆的不是啤酒,而是一種飲料。當時佛羅里達大學醫(yī)學部為橄欖球運動員開發(fā)出一種運動飲料,紐約巨人隊慶祝勝利的時候, 就用澆這種飲料作為慶祝方式。但這東西到了德國之后就“變質”了,飲料?德國人的飲料自然是啤酒。據(jù)時代在線的報道,第一次啤酒浴在德甲出現(xiàn),應該是 2000年拜仁奪冠。另有一種觀點認為,拜仁啤酒浴的始作俑者是埃爾伯,1998年拜仁奪冠的時候,他將3升啤酒澆在了赫內斯頭上。此后,奪冠之后的啤酒浴,似乎就成了德甲球隊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