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吃下南非米勒的全球第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在并購還沒有交割完成的眼下卻在中國與老牌經銷商大連金易集團發(fā)生了糾紛。雖然事件目前仍處于膠著狀態(tài),但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這是啤酒行業(yè)廠商糾紛的典型案例。背后反應的是啤酒終端渠道不為人知的痛處。
糾紛長達6年首次進入大眾層面
8月3日,百威英博第一批9家經銷商之一的大連金易集團董事長苑蓮鳳帶人封堵了百威英博上海總公司的辦公室,希望討回后者欠該公司的617萬元款項。
次日,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苑蓮鳳表示,雙方的糾紛還沒有結果,不過在上海公安局的調解下,他們已經回到大連。因為百威英博上??偣疽?,在金易集團所在地解決這一長達6年的糾紛,準備派兩個人進行處理。
說起這起長達6年的糾紛,苑蓮鳳滿腹委屈。她告訴中國商報記者:“我們是百威英博最早一批經銷商,在1995年百威英博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就成為了他們的經銷商。那時百威英博在中國的經銷商只有9家。不過,出了糾紛后,我們已經在2014年被百威英博踢出了經銷商隊伍,但欠我們的錢卻不給?!?/FONT>
據苑蓮鳳介紹,她與廠家百威英博鬧起不愉快,始于2010年。原因是,2009年到2010年期間,為了擴大在沈陽市場的影響力,大連金易集團按照百威英博業(yè)務的要求,買斷了沈陽市場100多家包括夜場在內的門店,要求只準賣百威英博的啤酒,先后墊付了6000多萬元現金。但從2010年以來的這6年里,大連金易只要回了5000多萬元,還有617萬元,百威英博公司不愿承認,也不愿意支付。
“這些錢都是我們?yōu)榱舜虬偻⒉┑挠绊懥Γ瑝|付的現金。但廠家業(yè)務在向百威公司報賬的時候,報的是酒。按照百威英博公司的要求,如果報的是現金,會全部給現金,如我們大連的門店,由于廠家業(yè)務報的是現金,就全部給了。但如果報的是酒,會扣掉一部分,他們算出的數額是617萬元,所以就一直不給這個錢。但我們付出的是現金,廠家業(yè)務報錯了的責任怎么能由我們承擔?”苑蓮鳳無奈地說。
墊付是酒水經銷商做業(yè)務的一貫做法,但是當中國商報記者向多位啤酒經銷商說起金易集團遭遇的事情時,他們都比較詫異,白紙黑字做市場,坦坦蕩蕩做業(yè)務,是酒水經銷商的一貫準則,為何大連金易會給百威英博墊付這么多錢?
對此,苑蓮鳳解釋說:“當時我們想著買斷后,市場壟斷,應該能賺不少錢。但最后在算賬的時候發(fā)現,沈陽已經進了1個億的賬,最后公司卻是虧損的,這個時候才發(fā)現墊了6000萬元。”
8月4日,當中國商報記者聯系百威英博相關負責人采訪與大連金易糾紛的原因是,對方僅表示,目前這個事情處于雙方都認為自己有理的階段,希望等有結論后媒體再報道。并提出,如果大連金易有理,可以走法律程序。
對于具體原因,百威英博亞太區(qū)公關總監(jiān)郭郭琬蘋在接受糖酒快訊采訪時曾表示,大連金易的這筆錢不在合同范圍內,所以不愿承認,希望有關部門介入處理。
啤酒經銷商紛紛轉型
對于百威英博走司法途徑的訴求,為何大連金易討要了長達6年之久卻不愿采用?對此,苑蓮鳳表示:“這是百威英博上演的‘障眼法’,因為墊付的過程中,百威英博的財務每一筆都有和大連金易的財務對賬,每一筆錢在電腦上都有記錄,我們想著都合作了那么久了,肯定沒問題。誰知他們換領導后,要求必須有正式公章,才行。并且要走百威英博的官方財務系統,而我們之前都是和百威英博的財務個人對賬。這下我們才傻了眼,起訴也肯定沒有用。”
苑蓮鳳強調:“我們的財務比較專業(yè)從國有企業(yè)過來的都出現了這樣的問題。而大部分酒水經銷商,都是個體戶,甚至連專業(yè)的財務都沒有,出現問題,走法律程序情況更不樂觀?!?/FONT>
當前啤酒行業(yè)處于深度調整期,百威英博不久前發(fā)布財報時對中國市場的判斷是中國啤酒上半年產量會下跌6%。行業(yè)不僅區(qū)域啤酒品牌的日子不好過,連華潤啤酒上半年業(yè)績都出現了銷量和銷售額的雙降。在此背景下,廠家應該重視經銷商?為何金易事件卻與之相反?
對此,據一位曾在青島啤酒、銀麥啤酒負責銷售工作的業(yè)內人士透露,不同于其他行業(yè),啤酒利潤薄,倒掛嚴重,例如10元的啤酒,市場售價8元,還有2元是要靠廠家補的。這使得,在啤酒行業(yè)的廠商關系中,經銷商是扮演弱勢群體的角色,廠家的話語權比較強。很多經銷商為了能拿到廠家更多的實惠,會不停地給廠家基層、中層管理人員送禮請客。
這也是為何大連金易事件后記者問詢了多位百威英博的經銷商,他們集體失聲的原因所在。上述業(yè)內人士表示:“他們不愿意談,是不想得罪廠商。如果有大面積的經銷商站出來反對廠商對啤酒行業(yè)是有好處的。”在他看來,當前我國啤酒行業(yè)陷入困境,與終端渠道出現問題密切相關。
“在整個啤酒的流通環(huán)節(jié)中,假如有10元的利潤空間,分配到經銷商手里的利潤很少。因此,啤酒經銷商也被稱之為酒水搬運工。很多做知名啤酒品牌賺的錢還沒有做中小品牌賺得多。”而最近進口啤酒發(fā)展迅猛,則與啤酒經銷商的轉型密切相關,因為已經有很多啤酒經銷商轉型做進口啤酒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了進口酒增速猛。
確實,當前不管是在電商網站上或者線下流通渠道,進口均擺放在最為顯眼的位置。官方數據也顯示,今年5月我國進口啤酒7萬千升,同比增46%;金額為4.5億元,同比漲40.3%。這已經是進口啤酒連續(xù)多月出現增長。
中國酒業(yè)協會副秘書長兼啤酒分會秘書長何勇告訴記者,啤酒行業(yè)困境是多種因素造成的,渠道是一個顯性因素。當前我國啤酒從廠家到消費者手中,由于售價低,消費者受益,但是生產和渠道環(huán)節(jié)利潤都比較低,目前已經有很多經銷商已經決定不做啤酒了。一些專門做啤酒的只能靠銷售量來拉動增長。